2022年,世界航天航空星光璀璨,太空大片接連上演,中國人首次在太空迎新春過大年、中國天宮課堂繼續在空間站開講,夢天實驗艙演繹“太空轉身”,中國空間站“最后一塊積木”完美拼接。
“嫦娥石”叩開了月球探秘的新篇章,逐日的“夸父一號”則開啟了探索太陽的新時期。人類首次行星防御實驗成功避免了小行星“來訪”,韋伯望遠鏡傳來了宇宙嬰兒時期的高清照片.....
隨著“月球門戶”空間站建設的開啟,各國亦對火星探索紛紛布局??梢灶A見,今年取得的這些進展只是開端,人類探索星辰大海的腳步從未停歇。
一、中國“天宮”空間站閃耀太空
“天宮”空間站
2022年是中國航天的“超級大年”,神舟十四號、神州十五號乘組6名航天員首次“太空會師”,見證了貨運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最快世界紀錄等眾多歷史性時刻,開啟了中國空間站長期有人駐留時代。
伴隨著中國空間站的第二個實驗艙——夢天實驗艙抵達太空,完成“太空轉身”,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組成“T”字基本構型,三艙在太空形成“長期組合”。
作為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平臺,天宮空間站將成為國家級太空實驗室,三艙部署的多個實驗柜,可在四大領域展開上千項科學實驗。
二、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月球新礦物“嫦娥石”
嫦娥石
2022年9月9日,國家航天局、國家原子能機構聯合宣布,中國科學家首次在月球上發現新礦物,并命名為“嫦娥石”。該礦物是人類在月球上發現的第六種新礦物,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發現新礦物的國家。研究人員統計了14萬個月球樣品顆粒,最后在月球樣品的玄武巖碎屑中發現了這種新的磷酸鹽礦物——“嫦娥石”。
三、“夸父一號”開啟太陽觀測新時代
夸父一號
2022年10月9日,我國綜合性太陽探測專用衛星“夸父一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啟對太陽的探測之旅。該衛星主要用于研究“一磁兩暴”,即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起源、相互作用和彼此關聯,也為災害性空間天氣預報提供支持。
作為我國綜合性太陽探測專用衛星,“夸父一號”的出現將填補我國在太陽探測專用衛星方面的空白,實現我國太陽衛星探測跨越式突破。
四、中外天文學家公布首張銀河系中心黑洞照片
銀河系中心黑洞照片
北京時間2022年5月12日,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合作組織正式發布了銀河系中心黑洞人馬座A*(Sgr A*)的首張照片。
這是EHT合作組織繼2019年發布人類第一張黑洞照片,捕獲了位于更遙遠星系M87中央黑洞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此前,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銀河系中心黑洞的發現”,如今EHT發布的照片提供了該超大質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視覺證據。
五、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首批全彩深空照片公布
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首張全彩色照片
當地時間7月1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首張全彩色照片。這幅圖像是迄今為止最深、最詳細的宇宙紅外視圖,包含了來自數十億年前的星系反射光。
除此之外,韋伯太空望遠鏡此批拍攝的圖像還包括船底座星云、WASP-96b、南環星云和斯蒂芬五重星系。韋伯望遠鏡花費總額已經高達百億美元,人類有望通過它看到宇宙嬰兒時期的樣子。
六、祝融號火星車首次發現火星近期水活動跡象
祝融號火星車
5月11日,《科學·進展》發表一項關于火星水活動的重要研究成果?;谧H谔柣鹦擒嚝@取的短波紅外光譜和導航地形相機數據,我國科研人員在火星表面發現了一種形貌上類似沉積巖的板狀亮色巖石,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些板狀亮色巖石富含含水硫酸鹽等礦物。這標志著祝融號國際首次利用巡視器上的短波紅外光譜儀在火星原位探測到含水礦物。
七、人類進行首次太空防御實驗
行星防御計劃
天文學界一般將距離地球2億公里的小行星視為近地小行星,認為它們與地球存在碰撞的風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10月11日宣布,在9月進行的測試中,“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航天器成功碰撞目標小行星,并改變其原有運行軌道。據悉,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有意識地改變天體運動軌跡,也被認為是保衛地球免受行星撞擊的分水嶺時刻。
八、中國“墨子號”實現1200公里地表量子態傳輸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中國發射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為人類探索遠距離量子通信提供了新平臺。2012年,中國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百余公里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10年后,他們成功實現突破,創造了1200公里地表量子態傳輸的新世界紀錄,向構建全球化量子信息處理和量子通信網絡邁出重要一步。
利用量子隱形傳態實現遠距離量子態傳輸,是構建量子通信網的重要途徑。但在實現過程中,量子糾纏分發的距離和品質會受到信道損耗、消相干等因素影響,如何突破傳輸距離限制,一直是國際量子通信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
九、獵鷹九號火箭實現單枚火箭第15次復用
獵鷹9號
獵鷹9號是世界上第一款軌道級可重復使用火箭??芍赜眯允筍paceX能夠重新使用火箭最昂貴的部件,從而降低了進入太空的成本。12月18日,SpaceX使用獵鷹9號B1058.15發射第66批54顆星鏈衛星,海上回收芯一級,達成創紀錄的15次復用。獵鷹9號火箭B1058的第一級成為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火箭中復用次數最多的火箭。獵鷹九號B1058,于2020年5月30日首次亮相,發射SpaceX公司的首次載人任務。
封面新聞編輯 黎文強 王蕾整合 圖片據視覺中國
評論 14
fm9876578 2022-12-31
科技的力量
f大英縣河邊鎮m2075842 2022-12-30 發表于四川
深空探索,世界航天星光璀璨
銅雀春深 2022-12-30 發表于四川
星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