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每年十月,諾獎得主是誰,都稱得上是一次集體猜盲盒。2021年10月7日晚,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在瑞典揭曉: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消息一傳開,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位出生于東非沿岸小島、移民英國的作家寫了啥,作品有何特色。
▲ 古爾納收獲獎章和證書(攝影by ADRIAN DENNIS,出版社供圖)
2022年8月,距古爾納摘得諾獎桂冠不到一年時間,上海譯文出版社宣布古爾納作品第一輯的5部代表作——《天堂》《來世》《贊美沉默》《最后的禮物》《海邊》中文版已經出版,并于今日(8月25日)開啟預售。另外5部作品:《離別的記憶》《朝圣者之路》《多蒂》《遺棄》《礫心》也將在不久后與讀者見面。古爾納也自英國家中發來對中國讀者的問候視頻,并充分肯定了上海譯文出版社所付出的努力?!把b幀設計都極其考究,我非常滿意?!?/p>
據出版社透露,5萬套作品已從印廠發往全國各地線上線下書店,有望9月初實現全面現貨。屆時,古爾納作品電子書版本也將在各大電子書平臺上架。中國讀者可以一邊閱讀古爾納作品一邊期待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揭曉了。
在短短10個月內完成古爾納5部小說的翻譯、審稿、校對、印刷等工作并非易事。從參與競價到全面獲得古爾納作品翻譯引進權、再到比預計出版時間提前兩個月完成任務,工作組每一天都在與時間賽跑。為了隆重推出這位作家的作品,出版社已于8月22日在上海譯文出版社天貓旗艦店推出“布面彩邊限定版”供讀者預訂收藏。
古爾納1948年出生于東非海岸的桑給巴爾島。這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小島,多種文化融匯是這里的一大特色;這也是一座充滿動蕩的小島,在先后經歷了數十年的英國統治與短暫的獨立后,桑給巴爾于1964年與坦噶尼喀合并組成坦桑尼亞。
1968年,古爾納以難民身份赴英留學,并在隨后幾年間開始用日記寫下自己漂泊異鄉的感受。這些內容后來逐漸演變成為關于其他人的虛構故事,最終形成了他的小說處女作《離別的記憶》。
可以說,古爾納作品中的動人之處恰與他本人的切身經歷及對故土的復雜情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故鄉族群的殘酷過往不斷閃現,迫使他反復回溯。于是,“記憶”“難民” “身份認同”“殘酷”“愛”與“軟弱”等等成為古爾納作品一以貫之的主題。他像拼拼圖一般構建起自己的文學世界,不斷拾起每一位離散者和異鄉人,召喚并追尋埋藏在心靈深處的故土與他鄉的記憶。2021年,古爾納因“對殖民主義的影響和身處不同文化、不同大陸之間鴻溝中的難民的命運,進行了毫不妥協和富有同情心的深刻洞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正是這種對異鄉人彷徨心靈的深切關照與對移民身份危機的深刻探討,讓古爾納的作品得以跨種族和國別,打動每一顆漂泊不定的心。
盡管古爾納始終圍繞故土記憶進行寫作,他的作品主題卻并非千篇一律,而是能為讀者帶來豐富的文化想象與情感體驗。在首批出版的五部古爾納作品中,《天堂》和《來世》追溯了桑給巴爾祖輩的故事,讀者可將這兩部作品作為成長小說閱讀?!短焯谩钒l表于1994年,是古爾納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借少年未經世事、不加濾鏡的視角,講述了個體嵌于社會動蕩、歷史變遷大背景中的艱難成長之路,來“努力保存那種記憶,找回人們賴以生活,并以此認知自我的那些時刻與故事”;《來世》是古爾納在2020年發表的最新作品,身處殖民陰影的主人公們機緣巧合下開始讀書認字,決意逃離故土與原生家庭,追尋更廣闊的世界。
《海邊》是最能體現古爾納對難民處境關注的一部作品,尤其是對身處不同文化夾縫中的難民群體的關注。小說以多視角敘述的方式揭開主人公奧馬爾背井離鄉的原因,將小到家族恩怨、大到殖民獨立史的種種記憶拼湊起來,置于宏大的時代社會圖景之中?!逗_叀吩雵?001年布克獎長名單。
《贊美沉默》和《最后的禮物》可視作姐妹篇,聚焦兩代移民所遭遇的身份危機,并嘗試探討出路何在?!顿澝莱聊防?,主人公20多年來一直試圖融入英國都市新生活,想要討得所有人的歡心,卻活得身心疲憊——一邊是再也回不去的家鄉,一邊是格格不入的他鄉,進退兩難間,一切希望終成“失望的愛”?!蹲詈蟮亩Y物》續寫漂泊異鄉者的孤獨與掙扎,但在本書中,主人公最終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古爾納一再走進每顆彷徨失措的心靈,試圖解答——故鄉究竟應該是過去還是未來?這是困擾在每個現代人心中的疑問。
評論 1
沙堆鄉科查村駐村隊員 2022-08-30
讓世界了解中國,也讓中國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