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成德
說起陳澤遠這個人,恐怕今天連業內人士知道的也不多了,但說到都江堰治水的李冰,成都人就婦孺皆知了,1980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了一部反映李冰治蜀的電影《李冰》,該文學劇本的作者就是陳澤遠。這部電影拓展了人們對李冰的習慣認知:“李冰治水”;其實,治水只是李冰治蜀的功績之一,他更是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政治家,一個勤政愛民的官員,一個有智慧、敢擔當,勇于撥亂反正行政干才。
陳澤遠出生在川南的青衣江畔,小時候常在家鄉附近的“二郎廟”玩耍;聽老人們講述一代代關于李冰治水的傳說故事;上大學讀歷史系,增加了對李冰的一些理性認識,漸漸地,李冰這個人物就在他心中埋下了種子。畢業后分配到溫江地區從事戲劇創作,心中的種子就開始發芽……于是,就有了上面那部電影佳作。
上世紀八十年代,陳澤遠擔任溫江地區的創辦主任,不久溫江與成都合并,他又一度擔任成都市文化局的創辦主任,盡管行政事務繁忙,但李冰這個人物在他心中仍然揮之不去。1981年,在他的指導下,溫江川劇團的青年編劇張培根將電影文學劇本改編成川劇《李冰》,該劇排演后參加了1983年四川省第一屆振興川劇調演,獲演出獎和劇本獎。
新世紀后,陳澤遠應某電視制作單位之邀,將《李冰》改編成長篇電視連續劇。簽了約,給了定金,卻出了意外,開拍之事,無疾而終。這給陳澤遠的心靈一個大大的打擊。打擊雖然沉重,但心中那個“李冰夢”還在往深度和廣度擴展著;而另一個更大的打擊接踵而來,一次醫院檢查,發現了直腸有癌!心中的夢還方興未艾,自己卻成了癌癥病人!
一番痛苦,一番糾結之后,要和病魔搶時間,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圓”心中的夢。
在電影和川劇的實踐中,他對李冰這個人物的認識在深化,同時,他意識到由于舞臺劇與電影的時間所限,關于李冰身上的偉大精神不能盡情地,全方位地予以展現。于是,他另辟蹊徑——用小說來表達心中的夢。他要用文學的樣式把一個偉大的、不同的李冰展現給世人。
2019年,當他確定方向,靜坐書齋,展紙提筆時,萬惡的新冠病毒襲來了!偏偏這個時候直腸中的癌在悄悄地作祟,患處疼痛時不能正坐,只能身體后仰,靠腰錐支撐半仰著,有時寫久了怕身體難于支撐,他就用一條布帶把自己捆在座椅上以避免偏倒。就這樣,李冰的精神在激勵著作者,作者的筆端在活現著李冰,在痛苦與希望的煎熬中,一個字,一個字在筆下爬行前進……而李冰的偉大人格也在這文字的爬行中步步展現。
于是,一個善于調查研究,科學治水的郡守出現了,一個深入田間地頭,與民共苦樂的古代父母官出現了,一個堅持真理,不顧自身安危,平反冤假錯案的清官出現了……當寫完最后一個字,在病魔與辛勞的夾擊中,作者離開了書案,住進了醫院。
小說在2022年末脫稿,全書近六十萬字,分上下兩集。在書稿即將面世,李冰的光輝形象再次重回人們的視野時,祝愿澤遠先生能夠渡過病魔難關,為自己終于圓滿了“李冰夢”而欣然一笑。
2023年3月23日
評論 0
還沒有添加任何評論,快去APP中搶沙發吧!